东方七日谈|从一份创新险种看城市风险意识
时间:2023-08-18 06:13:59
(资料图)
上一周,“沪家保”上线,这是政府指导的首个上海市城市定制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产品。
这份保险产品保障因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以及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房屋及室内附属设备、室内装潢和室内财产损失,还包括临时租房保障、管道破裂保障、室内盗抢保障等。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每年各地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都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改变,灾害的特点也在变化,一些历史上罕见的灾情多发,带来更多风险。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面对灾害,提升风险意识,摸清其发生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上海不断提升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突能力,建设智能系统,积水内涝、树木倒伏、建筑损坏等威胁城市安全的隐患得以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但从客观上看,自然灾害可以防御,却无法消除。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如何尽量减少财产损失,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另一道考题。上海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合作推出的这份“沪家保”,反映了城市整体风险意识的提高,是面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之举。
应对风险,通过市场手段,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同向而行,上海有成功案例。2021年,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上海银保监局监督的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上线,两年运营后,累计赔付金额超过12亿元,结案赔案数逾46万件,今年的参保人数超过600万人。市民积极投保,是风险意识的提升,也是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让这项旨在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事业更可持续,进入良性循环。
人类在自然面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始终存在,提升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是每个地区、每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底线思维。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来说,应对风险,不心存侥幸,既要做好防灾减灾等“灾前”预防工作,也应思考“灾后”如何让群众损失降到最小,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乐见更多地方充分调动资源、充分运用市场力量,有更多灵活、可持续的创新机制,让群众遭遇困难时,心中更有底气、更加踏实。
相关稿件
美联储:或进一步加息 “越南特斯拉”市值超“蔚小理”总和 上市首日狂飙后重挫
进入汛期,我省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市场监管部门督促食品企业严把“五关”
惨遭交易,再见勇士!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金州已经给你足够的尊重
[公司]协鑫集成2023上半年净利润1.12亿元 同比大增197.35%
Mysteel日报:上海冷轧及镀锌板卷市场价格持稳 市场商家库存小幅增加
10岁男孩只有5岁身高!医生:这个睡前坏习惯,正在偷走娃的身高!
南财快评:7月外汇数据显示收支平衡,人民币仍有坚实的底部支撑
华尔街大行抢占亚太资管市场! 花旗(C.US)新增逾1.5万名财富管理客户
省会新观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济南公安“生态警务”护航“项目突破年”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