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观澜亭丨端午节何以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2023-06-24 06:22:21
(相关资料图)
□周学泽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今年6月22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较为盛行的说法,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后来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在我国的地位崇高,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而其能成为我国四大节日之一,离不开家国主题。
“端午”,端者,正也;“午”为一天之中,亦为正。端午有“三正”,由流传下来的习俗可推知。
一,正其心。挂香囊、门插艾习俗和屈原的人品修养有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佩戴香草,以香草的香气四溢,喻自己的人格之美。人们挂香囊、门插艾,就是追思屈原的君子之风。
二,正其身。“龙舟下水”,纪念但并不消沉,适其情,正其势,气贯长虹。传说屈原投江而亡,人们为了寻找他的真身,划着船不断追寻,这就是今天赛龙舟的由来。另一说,“午”是正中之正,仲夏端午,百虫滋生,煎兰草汤沐浴以祛病,龙舟棹影斡波鼓声劈浪。一句“端午安康”,提醒我们更加珍惜身体健康。
三,正其观。据说古时楚地百姓为了防止鱼类啃食屈原的身体,沿江抛入装糯米的竹筒,这就是吃粽子习俗的由来。百姓如此纪念屈原,是因为屈原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端午节的内核是充盈的爱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丰富,其中端午“三正”修身以德、健康向上、崇尚爱国,有利于正确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养分。
相关稿件
神话八段锦,中国神话版八段锦,送给孩子的礼物,愿孩子身体健康,坚强勇敢-每日热闻
祝贺!国乒大获全胜,单打六位队员闯关成功,资格赛两人完成会师
全球热议:前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一口气签1040架大单,印度提了个学中国的请求,空客CEO笑了起来-环球滚动
贵州三都县都江镇坝辉村原党支部副书记王炳集接受审查调查-全球焦点
队记:湖人将优先考虑未来而非目前的窗口 克里斯蒂是非卖品|天天即时看
世界热推荐:绿军快船奇才三方交易 波尔津吉斯赴波士顿联手双探花
环球观察:北京72年来首次连续两天破40℃,未来10天还有持续高温天气
要闻:完成签约100台目标,18个单元开工!这个街道的加梯工作跑出“加速度”
端午外滩豫园客流超以往同期,警方加大警力部署做好客流疏导_全球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