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优环境抓项目 强信心开新局
时间:2023-06-09 09:05:21
(资料图)
近日,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项目建设暨营商环境推进会,明确了重点任务,指明了工作路径,为全区拉高标杆、勇挑大梁,冲刺全国开发区前30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拼政策、拼优惠的传统招商方式日渐式微,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投资趋于谨慎、热情有所减退,大项目好项目变得更为稀缺的当下,经开区该何去何从?大会给出答案:经开区将以创优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以推进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东区大开发战略,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效争名次、抢位次、站排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要素之优保障项目建设。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搭建政银企项目合作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政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融资服务流程,用足用好担保、专项债、项目贷和企业债等各类金融工具,积极帮助重点项目和重大企业争取国家、省各项政策性资金和专项资金,今年已申报获批专项债项目11个,债券资金16亿元。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实行“拿地即开工”。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保障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强化劳动力要素保障,聚焦招才和用工两大方面,多举措破解人才瓶颈,认真落实“百千万”人才计划,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企业所需。对于必需的技能型人才,给予政策补贴和优厚待遇,统筹考虑产业工人住房、子女就学等需求,使之扎根经开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两大平台”优势,切实保障企业用工。
以环境之优服务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以帮办代办促联审联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定制化精准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紧紧围绕“签约即落地”“落地即开工”工作目标,设立帮办代办专岗,持续深入做好联审联批工作,科学规范制订办理流程,压缩审批(审查)时限,开辟绿色通道,做好项目手续办理相关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压缩物流成本。高标准推进水、电、气、暖等配套工程建设,为项目如期投产、及早达效提供要素保障。积极协调电煤运输,增加电煤库存量,确保电力安全平稳供应。打造服务企业环境,将精准服务贯穿企业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和后续发展全过程,落地手续实行代办制,积极使用“政策计算器”,积极兑付各项优惠政策和奖补资金,抓实抓细“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列出问题台账,逐条逐项整改。
以作风之优护航项目建设。练就干事的真本领,引导干部积极拥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在项目建设理论中创新思维、增长才干,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预见性,下好服务“先手棋”,为项目建设“铺路架桥”。落实好项目建设责任制,将每个重大项目逐一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考核奖惩,让“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成为项目建设领域的常态。增强队伍的法治意识,对于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违纪违法案件,既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相关党组织、单位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真正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项目建设大环境。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项目建设工作列入重点考核,建立健全招商奖励制度,重奖招商引资贡献突出者和突出单位。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