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取真经 只为更懂年轻人 当前播报
时间:2023-06-21 10:09:58
培训班学员参观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资料图】
桂溪生态公园。
成都从以前的“少不入川”到现在位列“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前十;重庆去年GDP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是什么让成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6月12日至16日,桂城街道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第三站来到“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重庆和成都,对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公园城市、数字经济、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学习,学员们代入年轻人的视角,行走读城、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读懂趋势。
代入年轻人视角读懂年轻人变化
在重庆,一条废弃索道能改造成嘉陵江索道博物馆,通过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激活消费潜能;在成都,一个生态公园的地面可以是亲子家庭和老年人的活动天地,地下是z世代最爱的国际买手店、欧美潮玩品牌、精品餐饮。
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就是一座社会活动的剧场。”成都、重庆就是通过多元复合的场景营建,为人提供了多元化的舞台,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剧场”中寻到一方天地,演绎自己的人生。
这是从原来的“产-城-人”,转换到“人-城-产”;从原来的“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的转变。“思考城市究竟是为谁而建,围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营造场景。”桂城街道办事处主任余辉在桂城街道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成渝)的开班仪式上说。
答案毋庸置疑是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代表着期望、想象、无限可能、活力,所以一座城市的活力取决于对年轻人的友好度,吸引年轻人的城市,才是有活力而年轻的城市。
桂城提出打造“人才乐园”城市名片,其中不断加大对“一老一小”的关注,致力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配套服务,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吸引年轻人来这里聚集。“但我们真的懂年轻人吗?”面对职能部门、社区一把手,余辉抛出了“灵魂拷问”,“希望大家尝试代入年轻人的视角,懂得年轻人需要什么,学会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读懂趋势,读懂年轻人的变化,调整我们的工作。”
逛公园城市感受潮流生活方式
看过成都的公园,走过成都的绿道,桂城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主任何敏深有感触,“这里的价值不在于景有多美,而在于生活方式上的引领示范。”
成都是“公园城市”首提地。“这里的公园不再只是供市民见绿赏花的地点,还是潮流群体感受艺术熏陶、体验消费场景的汇聚地。”桂城街道市政管理办公室主任梁少锋说,走进大源中央公园,公园地面上依然是有趣味性互动景观装置的开放空间,叔叔孃孃们在这里跳广场舞、遛娃、遛狗、下棋;而在下沉广场Regular源野,年轻人喝着咖啡,逛着具有生活气息又体现文化格调的本土品牌和首店,“无论是前期规划还是后期运营,都值得学习借鉴。”
成都的绿道也不只是绿道。在桂溪生态公园,以“运动活力、休闲时尚”的主题,引入了国际买手店、欧美潮玩品牌、精品餐饮等项目。诸多文化新空间、运动健身新空间、文旅消费新场景一一亮相,将“绿道圈”与“消费圈”完美融合;“绿道+美食”“绿道+夜市”“绕城绿道100公里骑行”“世界地球日观鸟”、小隐草地咖啡节、巧乐脱口秀、绿叶戏剧节等各项特色主题、专属IP等活动精彩纷呈。
在重庆的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里,除了有“楼上楼下”的产业协同、密集的产业集群和上下游产业链,还有照母山森林公园、百林公园、天湖公园、金州公园、动步公园等集点成群,高科体育中心、健身中心、游泳馆、24小时城市智慧书房就在身边。在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里,除了有研发孵化基地和智能制造基地,还有千亩生态湖、千亩湿地公园、千亩高品质人才社区,能满足年轻人的各类需求。
做好城市营销讲好桂城故事
桂城街道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成渝)既有历史文化的回溯,也有现代艺术的碰撞;既有传统工业的挣扎破茧,也有城市潮流艺术的创新,还有资本与乡村振兴的合作示范。桂城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谭文钧认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城市的招商,要从注重“技巧”切换到注重“内容”,从行政思维切换到市场思维。
正如中国城市与区域战略定位专家、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政务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谭修刚所言:“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内容’的竞争。”
在博物馆里,成渝讲好了川蜀文化;在城市里,讲好了公园城市和绿道的故事;在南岸美村和战旗村,讲好了乡村振兴的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力量,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让城市更令人向往。”桂城街道城市运维中心主任张冠球说。
“桂城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但有机会成为一座让人‘逗留、往返’的城市。”何敏说,接下来可以继续做精做细“存量”,如“银河唯一龙船漂移”,又如通过“公园+”打造年轻人热爱的“共享地图”,让城市“走起来”等,做好城市营销,讲好桂城故事。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曾蓉通讯员程腾飞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