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开始正式入伏 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
时间:2023-06-27 12:08:36
6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纪录,如此炎热,是入伏了吗?
天文科普专家明确表示,现在距离入伏还有一段时日。7月11日才开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语说“热在三伏”。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使用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来表示日期,六十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
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
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
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
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
不过,天气是否酷热难当,并不会因为庚日来得迟或早而受到影响。修立鹏表示,像数伏、数九这样的传统,是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天气变化,指导生活与生产,现如今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长期以来气候变化波动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误差”也早就超过三伏的计算规则了。
相关稿件
世界快资讯:西部矿业(601168):6月26日北向资金增持169.27万股
【环球聚看点】捡的右边念什么(...右边是“脸的右半部分”,这个字是什么,怎么念什么?)
首个覆盖主要发电类型企业的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发布_全球观点
汪小菲每2周飞台湾原因曝光,孩子与其疏远,亲密程度不如具俊晔
青海湖水域面积达到近十年来最大值 湟鱼洄游迎来高峰期 每日观点
【全球报资讯】【文明旅游】灵武市端午节期间文明旅游成最美风景
昆明5岁男童被幼儿园老师掐得青一块紫一块!出现中度抑郁,甚至自残…… 世界速递
食品加工制造板块跌2.13% 朱老六涨2.82%居首 天天报资讯
【全球报资讯】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安徽:探索信息便民“新举措”构建高效医疗服务
商务部美大司负责人就美方以涉芬太尼问题为由起诉中国企业答记者问|世界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