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省会,强势逆袭!
时间:2023-08-29 17:10:32
1
(资料图)
最近几年,不少城市都走上了网红之路。
但总有一个城市与众不同,就是合肥。
8月21日,合肥官方发布消息,截至2023年7月底,合肥实有人口123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人,流动人口429.1万人。
一时间,“合肥成为千万人口大城”刷屏。
其实早在去年12月,合肥就在官方场合宣布过一次,实有人口已经超过1100万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有人口并非一个重要的统计概念。
实有人口就是一个地区在某个时间点城市内所有的人口总和,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
而我们常说的千万人口大城,衡量标准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定义,是统计的在一个地区常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而公布实有人口的意义之一,便是证明自己的人口吸引力。
“已经有这么多人来我们这生活了,你们还不来?”
更实际一点的意义在于,方便城市的公共服务管理。
实有人口或者实际管理人口中,包含大量短期驻留人口,尽管他们不怎么占用大城市的教育和社保资源,但给城市医疗、交通、居住、社会管理依然带来不小压力。
摸清楚实际管理人口规模,更方便城市对未来作出规划,优化配置公共资源。
宣布实有人口规模的,也并非合肥一个。
比如广州,截至8月“实时在穗人口约2400万”;
比如苏州,截至6月底,实有人口1619.69万人;
比如南京,早在2019年底就宣布了实有人口1031.22万。
核心大城市的实有人口规模,总要高出常住人口不少。
2
合肥的“炫耀”,因为真的有资本!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不少人口大省、大市常住人口减少,但合肥却在逆势增长。
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963.4万人,比2021年增加16.9万人,这个增量可以排在全国第三位,长三角第二位。
合肥的增量,与杭州不相上下,也仅仅比第一名长沙少了1.2万人。
而过去多年合肥的人口增长表现,除了2021年比较特殊之外,可谓十分稳定。
尤其是合肥的户籍人口,近些年都保持着稳定增长。
真实的人口吸引力,数据不会撒谎。
简单计算一下,合肥距离真正的千万人口大城还有36.6万人的缺口。
假如按照每年10万人的增量计算,合肥真正跨进千万人口俱乐部,也只剩下4年时间。
而合肥的人口增量,大部分还是来自省内。
2022年,安徽省16个地市中,只有合肥、滁州、芜湖、马鞍山和宣城5个城市的人口保持增长,其余11个城市人口都变为负增长。
也因此,合肥的人口增量,甚至超过了全省的增量(14万人)。
人口在向哪里流动,一眼便知。
而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安徽16个地市中,只有合肥的人口自然变动还保持增长。
想要保持出生率的正常增长,做大人口基数是一个笨方法,但目前的阶段还算有效。
而强省会对省内城市的虹吸效应,也只会越来越强。
3
存量人口争夺的时代,抢人早已不是秘密,送钱送房送补贴的抢人政策,也早已遍地都是。
合肥的抢人秘诀是什么?
反其道而行之:先抢产业再引人。
从2017年开始的“抢人大战”,普遍都是先降低落户门槛,后来演变成成购房优惠、购房补贴、落户补贴、就业补贴等等。
一哄而上。
但人口吸引来之后,能否有安稳的就业,那时还没有多少城市考虑如此长远。
除了那些基本的操作之外,合肥还选择了“曲线救国”,把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升级,成为合肥过去十年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从长鑫存储到京东方,再到引进风投蔚来汽车一战成名,合肥精准的走在了产业风口上。
如今的产业主导,已经转变为“芯屏汽合”和“急终生智”:
芯,即集成电路产业;
屏,即新型显示产业;
汽,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合,即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
急,即城市应急安全产业;
终,即智能终端产业;
生,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智,即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极。2022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6.2%,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8%。
而他们吸引来的人才,已经超过40万。
仅仅新能源汽车一个产业,合肥就有6家整车企业,产业链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大概10万人。
比亚迪合肥基地的落地,还将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需求还会迎来一次爆发。
而这些新兴产业都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又能促进整个城市的人口质量向上迈一个台阶。
只要产业兴盛、解决就业,就有无尽的人口吸引力。
合肥算是把这一点玩明白了。
就在公布实有人口规模之后,合肥又公布新的政策,开始抢上市公司了。
引来公司引来产业,才能真正的引来人才。
这是值得所有城市学习的榜样。
最后,依然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重磅资料:
《全国300城人口增量排名》
《全国139个收缩城市名单》
《全国各地重点产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