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 从源头治未病 社区创熟 在邻里促和谐
时间:2023-08-10 10:42:43
半天时间,居民们聚在“创熟”服务站一起议一议,小区停车矛盾有了共识;
一天时间,消费者到南海区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谈一谈,新车故障引发的纠纷迎刃而解……
一场场有声有色、有质有效、有滋有味的治理实践,正在南海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活力新南海,这是新时代处处可见的南海“枫桥经验”。
【资料图】
居民通过协商议事解决小区热点问题。
社区调解员完成一宗司法确认案件。
对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南海而言,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目标是“诉前调解从源头治未病,社区创熟在邻里促和谐”。
从应变看求变
“诉前调解从源头治未病,发挥党委主导作用,夯实基础,全力保障”
前不久,南海区诉前和解中心首批特邀调解员陈艳芬接手了一宗赡养纠纷。案中,两母子因缺位的赡养费对簿公堂,当事人何老太还是身患癌症的上访户。
“官司可以打,可老太等不起。”陈艳芬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将“法、理、情”组合运用,解心结、促和解,让纠纷止于未诉,让何老太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这是准确应变、主动求变的诉前和解“个案”。
上述案例的成功调解充分证明,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依旧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真经。
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初心本意,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南海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撑起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夯实硬基础、硬保障,创新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从源头入手“治未病”,为实现新时期“矛盾不上交”开拓新路径。
——社会“接过手”,专家“搭把手”,“新供给”要素的注入,为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新思路、新蓝本。
探索矛盾处理有效模式的过程中,南海区委政法委统筹,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信访局等部门协同推动,凝聚起公检法司、行政机关、专业人士三支队伍协同的最
强力量,共同推进诉源治理。
在南海区委政法委的统筹下,南海先后制定《南海区扶持社会第三方力量调解组织发展实行办法》《南海区个人调解工作室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为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和政策引导。
南海区司法局把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一体化调解中心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把调解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前头”。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全区各类基层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699件,调解成功率达97.6%。
——“在群众的眼里,政府只有一个”,以此为理念,南海打通横亘在部门、层级、区域之间的壁垒,力促群众“一扇门进出”、矛盾“全链条化解”。
南海区诉前和解中心作为诉调对接的“主阵地”,建立起“诉前+速裁+精审”解纷机制,让当事人在一地享受“一揽子”专业调解服务。2019年以来,该中心共调处案件超20万件,调解成功率近五成。
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打通“访—疏—调—裁—议”矛盾化解全过程服务链,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
待、一揽子调处、一体化解决”。该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南海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100%,近九成信访问题就近在本地反映,工作做法和成效深受好评。
在南海区区长王勇看来,诉前和解以法理情的有机融合,有效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社会关系修复、纠纷源头治理、和谐社会建设,为基层治理打下良好基础,凝聚合力共建幸福南海,达到了“依法不斩麻,解纷勿结仇,治理未病时,言和已熟人”的积极作用。
从挑战看先机
“社区创熟在邻里促和谐,群众自发组织,既是目标,更要常态”
“如何在治理未病时,言和已熟人呢?”王勇对此总结出20字箴言,即“诉前调解从源头治未病,社区创熟在邻里促和谐”。
南海常住人口超370万人,治理呈现出“人口众多、结构复杂、利益多元、问题凸显”的特点,治理难度大。社区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这是应对挑战的迫切要求。社区治理碎片化、社区氛围陌生化、个体原子化……应对各种治理,只有当生人变熟人,当“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生根发芽,共建、共治、共享家园便会成为居民们的共同目标,从而达到“小事不出小区,矛盾不出社区”。
——这是面向未来的共同目标。
为长远谋,下好这盘治理的大旗,南海从顶层设计上发力:在全省率先出台“创建熟人社区”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三长制(楼长、巷长、街长)”、搭建村(居)民议事厅、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等,激活小区治理这根“神经末梢”,激发居民自治力。
长期以来,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打破化解矛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发展“楼长-巷长-街长”街坊会成员2673名。这些善解街坊们纠心事、烦心事的民间“调解员”,让调解深入小区、进入楼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从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走出一条“创熟”特色的治理路子。
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殊荣的苏志敏“创熟”调解工作室,积极发动街坊志愿互助会、自治小组、楼长等治理和调解团队,处理邻里矛盾1463宗,协助破解治安案件185起、破解停车难问题536起,成功调处大型小区物业纠纷25起,将矛盾化解于未然。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南海民政局通过“纵向建体系,横向调资源;
服务到身边,矛盾早化解”的方法,在70个城市社区全面铺开“创熟”工作。
南海“创熟”的背后,是扎实的行动——搭建特色“创熟”服务工作站,7个镇(街道)级示范阵地,70个服务工作站,助推邻里纠纷解决;探索多元议事协商平台,设立百脑汇议事厅、居民议事厅、党群议事厅、巷间议事厅等多方平台,解决小区问题;挖掘调解能人,吸纳8500余名党员干部、社区骨干成为“三长”,储备一批有能力、懂方法、出效果的诉前调解中坚力量。
一系列先行先试“创熟”探索,标注着具有南海特点的治理之路。“邻里自治”“楼宇自治”……伴随着全域“创熟”实践的广泛开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大大增强。
从挑战看先机,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南海将把诉前和解中心的建设和“全域创熟”相结合,一方面发挥社区力量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将纠纷化解在源头;一方面发挥和解中心专业化平台的优势,为社区培养和孵化更加专业的调解员队伍,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治理之路。
案例
01
南海首家个人调解工作室止忧解纷超千宗
2023年3月14日,狮山镇务庄社区陈平功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了一宗长达二年之久的疑难案件。
此前,务庄社区一屋主吴某(化名)曾邀请田某(化名)帮忙修改房屋改造图纸,并口头出价委托田某负责看管房屋等事宜。但在结算时,双方因施工费一事引发纠纷,久拖不解。
田某找到陈平功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后,陈平功采取“背对背”调解的方式,情理法相结合,让双方以对方的角度思考并理解对方的困难,进而提出双方稍作退让的折中意见,促成双方和解。
近年来,南海大力推进特色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进一步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其中,南海首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就是陈平功调解工作室。
该工作室调解员陈平功已经在务庄社区工作、生活近30年,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超千宗。2018年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后,陈平功成为一名专职调解员,与各部门有效联动、优势互补,调“百家事”、解“千家愁”,助力打造和谐社区。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陈平功调解工作室共调解案件78件,调解率100%,可以说是“有事找陈平功,调解必成功”,持续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
02
84万新车故障引纠纷一体化中心“一站式”解决
2022年1月,张女士在桂城某4S店购买了一辆新车,但新车只行驶100公里,便出现故障灯亮的情况。张女士与商家沟通无果后,向南海市场监管部门求助,请求协调商家无条件为其更换新车或退车退款84万元。
接诉后,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解人员积极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均未调解成功。后南海区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组织投诉双方在南海法院举行诉前调解,由南海法院法官主持,区市监局、区消委会、汽车行业协会等骨干成员组成调解小组参与。经调解,张女士与商家就车辆修复和补偿诉求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消费调解协议》。
南海区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在本次多元化解中通过凝聚合力,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业专家有效整合,有利于公正、高效、妥善地化解消费纠纷。同时,该中心夯实打造“诉调对接”处理模式,努力让消费者低成本、高效率化解消费纠纷。
数看南海成绩单
●南海配备人民调解员超3400人
●聘请调解专家超300人
●建有人民调解委员会420个
●成立区直部门调解工作室13个
●设置社区民警中队治安纠纷调解工作室30个
●劳动争议调解室11个
●个人调解工作室16家
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
●南海各类基层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3172场次
●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699件
●调解成功率达97.6%
2021年以来
●南海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100%
南海诉前和解中心成立以来
●共调处案件超20万件
●调解成功率近五成
近三年来
●南海累计培育楼长、巷长、街长约8500名
●解决社区问题10000余例
●化解邻里矛盾纠纷7500余件
文/图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戴欢婷 杨慧 通讯员 南宣 南司法宣 林倩君 肖太阳 殷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