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现场设摊 展示劳动成果
时间:2023-07-04 12:32:20
专家学者参观学生摊位展示。(学校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珠江时报讯(记者/区辉成通讯员/黎嘉明)水稻、簸箕、番薯……这些常见的农产品和农具进入南海校园。南海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研讨活动近日在里水镇金溪小学举行,活动旨在全面贯彻“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设摊展示劳动研学成果
活动当天,来自省、市、区等的专家学者,以及南海区、三水区、顺德区各所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参观了金溪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包括农趣园、烹饪室、劳作室、桃李园等,现场还设摊展示劳动研学课程的一系列成果:水稻的种植之旅、小厨神、簸箕画、米粒画、STEM课程等,领导嘉宾对金溪小学丰硕的劳动实践成果赞不绝口。
参观结束后,金溪小学老师陈舒婷上了一堂《稻田的守护者——稻草人的设计与制作》劳动公开课。室内,孩子们拓宽思路,研思齐聚,室外,通过实地考察优化设计。
活动现场,金溪小学校长麦宜新对学校劳动课程体系:水稻研学、百合花研学、番薯研究等,以及校内外、社区等劳动课程开展工作、劳动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汇报展示。
近年来,金溪小学结合本土文化和地域资源,积极开发基于生产劳动系列的地方特色劳动三大研学课程,努力实现德育涵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学科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美育熏陶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本土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实现“1+N”国家课程融合化。
构建阳光劳动课程体系
围绕“阳光劳动,金色梦想”的劳动教育主题,金溪小学构建以“三研四创”的阳光劳动课程体系,围绕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从“居家研学课程”“农耕研学课程”“社会研学课程”三大板块,开展“家-校-社”全链条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劳动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劳动素质,打造学校特色劳动文化,推进学校全面高质发展。
另外,南海外国语学校老师张青以“劳动赋能成长,乐享幸福教育”为主题,分享了学校的劳动教育发展情况。南外是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构建了“一核多维”的劳动教育模式。“一核”指围绕农耕体验活动为核心,以校内外两大基地创建为抓手,开展一系列农耕种植相关活动。“多维”指围绕日常生活、社会服务开展和生产性劳动的各种贴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活动。
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谢锐钦表示,要鼓励更多年轻教师了解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循序渐进,构建更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南海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