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世界热文:传承人文力量 涵养家国情怀——多地群众端午节庆扫描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3-06-24 05:49:49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轻快的儿歌声中,又是一年端午到。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节日里,五湖四海的人们划龙舟、包粽子、挂菖蒲、插艾蒿,或是参加古籍阅读、文艺活动、旅游宿营……以传统或时尚的方式,追思爱国先贤,传承人文力量,涵养家国情怀,展现民族文化自信。

缅怀:在追思中汲取奋进力量


【资料图】

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新义村,55岁的李飞西在家门口支张板凳,抓一把泡好的本地“三粒寸”糯米,包入新鲜箬叶,扯一截五彩线,三缠两绕,一个牛角粽就做好了。

相传2300年前,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两岸百姓闻讯驾船赶来抢救打捞,把粽子争相投往江中让鱼虾饱食,以免鱼虾伤害屈原遗体。几经演变,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菖蒲、插艾蒿、系香囊成为人们纪念屈原的重要方式。

6月22日,海南省琼海市博鳌水域龙舟赛在紧张进行(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蒙钟德摄)

尽管跨越千年,汨罗人民对屈原的感情并不因时间推移而变淡,反而越发浓烈。在汨罗人的口中,对屈原的称呼,不是带着官方意味的“三闾大夫”“屈大夫”,而是非常亲切的“屈老夫子”,乃至称呼家中长辈的“屈爹爹”。

“我们小时候就听‘屈爹爹’的故事长大,现在也把他的故事讲给儿孙们听,希望他们像‘屈爹爹’一样,热爱国家,正直高尚,拼搏奋斗。”李飞西说。

一场龙舟赛在广东省汕头市海明公园上演。鼓声急促,桡手们齐齐挥桡划桨、劈波斩浪,一艘艘龙舟似离弦之箭,冲向终点。鼓声、口号声、划桨声,与岸上观众的助威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热闹景象。

“无龙舟,不端午,龙舟是我童年最特别的回忆。”专程返乡观赛的汕头籍赛艇名将、2012年伦敦奥运会银牌得主黄文仪说,自己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龙舟手,赛龙舟是一项仪式感满满、极具亲和力的文化运动项目,需要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去拼搏。

从汨罗江到屈原故里秭归,从沿海到内地,端午文化犹如一根无形的丝线,把人们聚拢在一起。

6月22日,在浙江省瑞安市中塘河莘塍段,龙舟队展开激烈竞逐(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孙凛 摄)

“端午文化很特殊,让人在缅怀追思中感受厚重,也能在龙舟竞渡中体会激昂,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爱国、恤民、正直、求索等人文理念,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在汨罗屈子祠工作生活40余年的屈学专家刘石林说。

传承:在发展中永续家国情怀

这几天,湖北省图书馆正举办“典籍中的端午”文化活动,邀请读者一起阅读与端午相关的馆藏典籍。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湖北省图书馆馆长、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伟成带领读者共同诵读屈原的《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屈原表明志向,要保持清白的节操,永远忠于故土。”刘伟成说。

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湖北省图书馆希望以此引导读者阅读典籍,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许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参与,让刘伟成非常振奋,“无论是‘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坚定不移,还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玉洁冰清,亦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是个人奋斗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

“与许多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的出发点是为在仲夏入暑时求吉辟邪,后来因纪念伍子胥、曹娥,主题变得更丰富,但最关键的是,因为与屈原传说紧密联系,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根’与‘魂’的独特节日。”刘石林说。

6月22日,泮塘的龙船在广州荔枝湾泮塘五约迎接前来探亲招景的四里八乡龙船。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现唱端午佳节日,万古传闻为屈原,视死如归爱国魂,九死不悔代代传……”在江西省于都县莲花广场,客家古文传承人肖秋林正襟危坐,手拉二胡,配着抑扬顿挫的韵律,用客家方言讲述着屈原的故事。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倾听。

“在于都这片红土地上,像屈原那样赤诚爱国并为此牺牲的人不计其数。”为了写好此次端午唱词,年过七旬的肖秋林连续半个月天天泡在当地文化馆和博物馆,记下满满一大本笔记,将红军的革命故事融入古文说唱中,希望借此机会把先辈家国情怀的故事讲得精彩。

“我的太姥爷就是红军,前人的付出,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认真听完肖秋林的演唱,于都县胜利学校的学生萧子勋眼圈泛红。

“端午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得到丰富,结合不同地方的资源禀赋、文化特点,发展出新的文化符号,更好地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大家也在无形中延续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于都县文化馆馆长邹伟民说。

弘扬:在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

连日来,“汨罗香囊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戴芸伊十分忙碌。她准备设计一款“楚辞香囊”,为了确保绣花图样符合《楚辞》中的描述,还专程前往汨罗屈子祠,向屈学专家刘石林请教。

屈原在《楚辞》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香囊在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端午时节佩戴香囊,是我们家乡的习俗。”戴芸伊说,奶奶制作的香囊,充满传统韵味,散发沁人香气,是她对儿时的美好回忆。

戴芸伊曾在法国留学,目睹法国香水广受追捧,她思考“家乡的香囊更天然、更韵味悠长,能不能有朝一日也像法国香水一般走向全球”。6年前,她放弃在外发展的机会,回乡创业,进村寻访香囊的古法技艺,研发香囊文创产品30余项,赴各地做市场推广。随着国潮文化兴起,她的香囊走红,有的外国游客购买带回家乡,用以赠送友人。

6月22日,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古城风景区,小朋友展示选购的香囊。新华社发(初宝瑞 摄)

近年来,非遗、国潮、国风等传统文化,深受年轻人喜爱和追崇,国民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走出去”,常有令世界惊艳的表现,增进了文化交流。

江西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箩巷,人潮涌动。一家名为“万寿宫粽子非遗馆”的古风小楼里,飘出阵阵粽叶清香,前来打卡的游客排成长队。

为了做好拥有130余年历史的杨大娘粽子,杨文军放弃了沿海的高薪工作,回乡开发富含“国潮”元素的新产品。今年,他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的粽子非遗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由展示体验区、热食粽子现包现煮区、非遗粽子文创礼盒和伴手礼展销区组成,生动展现鄱阳湖流域的农耕稻作文化、粽子历史文化和制粽非遗技艺等。因为文化的加持,粽子从街头常见的美食小吃,升级为一种可参观、可感受、可品尝、可回味的丰富体验。

6月22日,在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新义村,村民们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既能品尝美味的粽子,还能感受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的涂思劼感慨。

4年来,杨文军结合线上线下优势,让年营业额从以前的10余万元跃升到上千万元。他说:“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仅仅是吃粽子、划龙舟,背后的文化意蕴深厚,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国潮’,是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的表达。”

“端午文化在传承优良传统风俗的基础上,通过注入适宜的当代元素,更加贴近生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雷霆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推动端午习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更有力地提升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文字记者:陈俊、周楠、余春生、阮周围

视频记者:邓驰旻、夏鹏、丁春雨、林凯、潘志伟

海报设计:刘雅萱

编辑:彭红、杨洋、李安、陈海通、侯帮兴、姜子炜

统筹:王洁、方思贤

[ 责编:杨煜]

相关稿件

世界热文:传承人文力量 涵养家国情怀——多地群众端午节庆扫描

nsf国际快递单号查询_nsf快递单号查询-天天热点评

云顶之弈s9幻灵阵容搭配攻略[多图]_全球新视野

热门看点:E电园的科普日常 | 100万的比亚迪才搭载 云辇-P到底什么来头?

官方售价36.90万元起 皇冠SportCross和全新一代皇冠威尔法联袂上市

【全球新视野】2023云南书法本科分数线多少分(含2021-2022历年)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6月23日 当前热议

环球消息!中信资源(01205)发盈警 预期中期净利减少约52%-60%

各地高考成绩今天起陆续公布_天天播报

新资讯:家用迷你音响(多媒体迷你音箱)

【环球时快讯】勇士官方欢迎19号秀波杰姆斯基:勇士国度的最新成员

截胡兄弟篮球!开拓者在23顺位选择了基根-穆雷的哥哥克里斯-穆雷 全球微动态

世界观天下!人社部:要推动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 切实担负起保障基金安全的政治责任

瑞典楼市现转机?5月新屋开工率近两年来首次上升 全球速递

酷狗铃声怎么办自己的微信qq有声音 具体操作方法介绍

螃蟹账号代售怎么取消订单 操作方法介绍

“安全带≠安全”,儿童乘车要当心“座椅安全带综合征”!

百事通!营业执照年审怎么弄

鲁班最强出装3万暴击_鲁班七号最高暴击出装

【全球速看料】江苏省公布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洛阳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这些安全用气知识要知道

“粽”情端午 我“艾”分类——商洛市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公园”主题宣传活动|天天热消息

环球快消息!炎亚纶承认与未成年发生关系 耀乐明确拒绝炎亚纶拍摄私密影片

热消息:四创电子中标某信息系统2.0版升级完善项目

卓胜微实控人之一唐壮离婚女方分走34亿 股价跌6.93%

滚动:终有一天我会抛弃你们兔裹煎蛋卷_终有一天我会抛弃你们

今日热议:小米14 Pro渲染图出炉:外观有传承了

天天消息!万家人工智能混合年内涨75%

惊险!端午节男孩溺水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危急时刻警民携手紧急施救

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取名叫什么(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