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酷暑,古人如何应对,这些画里有答案_环球热资讯
时间:2023-06-23 16:16:58
面对酷暑,古人如何应对,这些画里有答案
2023030
【资料图】
用冰
夏至已过,暑热难耐。
古时有言:夏至三庚数头伏。大意是,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升高,再过二十余天,即为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只是,今日未到头伏,高温已至。
《湖庄清夏图》局部 宋代 赵令穰
夏至之后,古人谓之“长夏”,“长”字可读作 cháng,亦可读作 zhǎng,前者指长长的白昼时间,后者指从夏天里生长出来的又一个夏。所以,古与今时不同,共有五季,与五行相对,为春、夏、长夏、秋和冬。
这样的季节划分,西方亦有。传统尼德兰习俗,将一年分为六季,分别是早春、春天、初夏、仲夏、秋天和冬天。老勃鲁盖尔( Bruegel Pieter )曾应委托者之邀作画六幅,对应六季,其中的《丰收》和《冬猎》最为精彩,是称得上伟大的作品。
丰收 老勃鲁盖尔 1565 年
冬猎 老勃鲁盖尔 1565 年
夏日之时,古今或中西大抵相近,降温是第一要务。为此,古人多有尝试,留下四法,或可借你我一用。
金代文学家蔡珪曾在诗中记有一法,他写道: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枕凉秋入梦,林密翠交阴。意思是,炎热的夏天,长长的白昼,官员赋闲在家,懒得动弹,他们躲进屋内,很少外出。
北宋赵令穰在《湖庄清夏图》中也有类似描绘——湖庄临岸,垂柳拂溪,岸上绿树成荫,湖中莲叶田田。绿树环抱中,数间村舍,不见一人游赏,唯有水中鸭子嬉戏成群。
《湖庄清夏图》局部 宋代 赵令穰
窝在屋内以消暑,一定不是最佳方式,宋人另有两法,最为简便,被记录在了《四景山水图》和《槐荫消夏图》中。
刘松年笔下的《四景山水图》,写杭州四时景象,依图可观南宋贵族文人的闲适生活——南渡临安之后,君臣耽于嬉游逸乐,对湖山胜境进行了极为精致的修缮营建,一时间,华堂凉阁,高台美榭,遍布西湖周边。
《四景山水图》之夏季 宋代 刘松年
景致与心境的变化,使范宽和郭熙等人创造的北方绘画样式,不再适合表现南方山水,于是,一种更为安逸的绢面情趣,慢慢生成。
如《四景山水图》之夏景,湖边水阁凉庭,庭前花木掩映,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一派悠闲。湖石与荷叶,似有凉意,侍者伫立一旁,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
文人
凉亭
夏日之时,去到屋外亭中,或可缓解暑热,但仍是不够,毕竟,降温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努力。
佚名《槐荫消夏图》,恰好呈现了精神解暑的重要性。图中,盛夏的绿槐浓荫下,一文人袒胸、翘足,仰卧在凉榻上,闭目养神,怡然自得。在他伸手可及的茶几上,放着书卷、香炉、蜡台、茶漏等物件。观此画,使人想象出这样一个情景:一阵凉风吹过,带走了周围的热流,主人躺在凉榻,似乎有了一丝微风。
槐荫消夏图 佚名 宋代
不过,这幅画中最为重要的,并非以上虚设物件,而是那隐而不宣的屏风画——床榻屏风上,只露一个边角的画作,为仿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可以想像,夏日遇冬景,文人是想从精神层面上获得凉意。
屏风上的冬景画作
如此,古人可悠然度夏?不然,仍需一法——冰果食物。
古人用冰,起源于商代。彼时,每至冬日,水面结冰之时,宫廷及富贵人家便会差人凿冰藏于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用。至宋时,藏冰较为普遍,普通人家大都可以使用,于是就出现了较为平价的冰果食物。
《四孝图》中的冰果食物 元代 佚名
可供食用的冰果食物,名字较为雅致,为“冰雪”。
古籍记载,宋时卖冰雪的,只有旧宋门外的两家最盛,都使用银制餐具,由此可见古人之精致。而冰作为辅助,置于盘内,其上放水果及酒品,每户人家均可完成,此为自制冰雪。
《月令图》局部 明代 吴彬
古人重长夏,人们或在凤亭水榭,或在峻宇高楼,坐在有冰雪降温的凉亭中,享受着冰果食物,斟酒传杯,观赏着游鱼荷花,常常是深夜才肯离去。
如果实在难耐暑热,于宅院内置一大冰块,或是一座冰山,冰冻足够多的果酒,也是可行:
冰山
当然,这需要你足够富贵。。。
相关稿件
看似凯尔特人队赚了,实则快船队才是最大赢家,奇才队是大善人啊|世界热文
cad入门基础自学 ,掌握这五个入门小技巧教你玩转图纸|要闻
即时看!西游记71到80回概括200字_西游记71到80回概括
【独家】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连续22个季度位居中国存储市场前二
暖心!外卖员给梅西送餐激动落泪,二儿子马特奥拥抱:叔叔你怎么了 全球今热点
Ulefone Armor 11 5G将成为首款夜视5G坚固型智能手机将于2月推出-环球速看料
你会买吗?2025年20%的iPhone是印度制造:苹果加速转移
“手慢无”频现,可转让功能等因素让银行大额存单一单难求|今日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