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速讯:月薪3000就中等收入?全国4.6亿,上海赢麻了
时间:2023-06-22 08:26:43
来源|大猫研究所&大猫真探社
(资料图片)
最近,经济学家李实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透露了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或已经达到4.6亿。
使用的是什么标准呢?一个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的区间,就属于中等收入群体,而根据这个标准,大概一个人月收入3000元,就达标了。根据采访内容,这个标准是2018年的价格水平确定的,现在仍然用这个标准,只是在2018年的基础上,调整了价格水平。
这个标准就比较微妙。
世界银行曾经也有一个标准,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间,也是中等收入水平,这样折算下来,年收入是2.6万-26万元之间,折合月薪大约是2166元-2.17万。
这么一比,月薪3000确实已经提高了不少,当然如果按世行的标准,就远不止4.6亿。
但是吧,大家对这个数据,似乎都不怎么买账。
举个例子,在北上广的3000元和在鹤岗的3000元之间,怎么看都没有啥可比性,论生活的舒适度,鹤岗能能完爆北上广,但是鹤岗人却往北上广等大城市流动。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590元,北京是2320元,广州2300元,深圳2360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的世行的标准了,全员中等收入吗?
显然不是。
中等收入,虽然是一个统计数据,但是大家对于它的理解,则是来自体感。
比如,2018年的3000元,和2022年的3000元中间,到底差了多少购买力呢?标准仍然固定,多少缺少点说服力,这也是不少国家不采用世界银行的标准的原因之一。
其实,在2018年的时候,那时候比较流行的事“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层”,而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大约是“家庭收入能够提供舒适但不奢华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些人能够构成中国社会经济强大的消费支柱。
比如,他们可以有一些娱乐消费、额外的饮食消费以及旅游消费等非必需品的消费。
也就是说,在体感上的中等收入,除了收入水平,更要跟社会经济挂钩,这是目前已经比较被接受的标准。
而根据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关于消费状况的分析认为,支撑消费的收入,还没有达到常态化的水平,部分群体的资产负债表不仅没有恢复,反而是在恶化的。
而刘元春的建议是,一方面扩大内需,一方面防止减薪潮。
这个时候,说“月薪3000属于中等收入”,实在与当前有点矛盾。
而且仅以收入作为统计标准,个体体感差异会非常巨大,而且,李实也说,并不是说“你是中等收入人群以后,你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也是最大的槽点之一。
相关稿件
全球微速讯:月薪3000就中等收入?全国4.6亿,上海赢麻了
每日快报!2022年房屋征收调查登记这7项,每一项都与补偿息息相关
每日热点: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a beacon of hope in turbulent world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丨凉山:奋力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
环球观察:上市航司5月运营数据:旅客周转量最高增长超9倍,国际航线持续增加
今日报丨第三届全球饶商大会举行 现场签约项目总额超300亿元
世界观焦点:海辰储能与美国Powin签署储能电池框架采购协议
3元早餐、5元咖啡、10元吃面,血拼价格战,今年餐饮怎么了?|世界看热讯
长安深蓝S7将于6月25日上市 综合续航里程达1120km_全球球精选
苹果分析师:新款 iPhone SE 很难在 2024 年推出
OpenAI要搞“App Store”,专卖ChatGPT应用?_世界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