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建设现代化路网,服务新发展格局
时间:2023-06-26 10:46:39
近段时间以来,肥城市交通建设持续掀起大热潮:在S104济微线肥城青兰高速立交桥至宁阳兖州界段中修项目施工现场,机器声轰鸣,工程的建设者们顶着热日,坚守在施工一线,据了解,现在正在进行铣刨旧沥青路面、坑槽挖补等工作。
“门前这条路终于开工建设了,我特别期盼修好通车的那一天。”肥城市安驾庄镇村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着家门口的路一点点在变化,“公路修好,我们老百姓走到哪都方便,拉农产品的车子也可以进来了,生活会越来越好。”
据悉,S104济微线肥城青兰高速立交桥至宁阳兖州界段中修工程,北起青兰高速立交桥,向南穿安临站镇、安驾庄镇,跨大汶河后经伏山镇、宁阳绕城、泗店镇至兖州界,止于宁阳兖州界,路线全长48.601千米,肥城境内25.065千米。
(相关资料图)
现状道路为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速度均为60-80公里/小时,双向两车道,路面宽度为12-18米,路基宽度18-32米。据了解,本次采用中修方案,维持原公路技术标准,桥涵维修利用,维持原荷载等级不变,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旧路面铣刨、路面病害处治、沥青砼路面铺筑、桥涵维修等。
“目前铣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累计完成5167.12m³,铣刨沥青混凝土桥面累计完成198.86m³。”项目负责人刘国锋介绍道,“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全力克服施工中的各种困难,坚定决心、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完工,方便群众出行。”
“我们从项目部驻地建设、组织机构、原材料控制、施工组织方案等方面高标准、高要求,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致力于将该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该工程完工后,将极大地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人们出行的便利度,从而进一步提升肥城经济发展活力。”肥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建国介绍说。
打通全市“大动脉”,一个个交通建设项目在“大棋盘”上落子如飞。近年来,肥城市全力提升农村公路发展水平,推动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综合农路网络体系。
作为山东省第一个将数字化公路系统运用于农村公路现代化管理的县级市,肥城市交通运输局建成了“1+3+4”数字化系统平台,即:一个控制中心,AI智能分析、农村公路养护大数据分析、农村公路路长制智能化管理三大平台,以及道路监控、弯道雷达预警、可变情报板、远程融冰融雪四大应用系统。当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更科学、高效。
“自从安装上监控探头,交通安全了,路面也干净了。”说起农村公路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带来的变化,山东肥城市仪阳街道王南阳村党支部支书王兆华感慨地说,现在村民出行更安全了,货车撒漏石子、沙子的现象也没有了。
据肥城市市乡公路养护中心主任杜宪华介绍,目前,数字化系统在仪阳到汶阳路段完成布设视频监控25个、可变情报板2个、弯道提醒4处、远程融冰融雪2.5公里。运行一年多的时间,利用“数字眼”依法查处撒漏、损坏公路及附属设施涉路事件19起。
“这是四大应用系统之一的远程融冰融雪系统,是全省农村公路中第一套无人值守远程融冰融雪系统,填补了全省针对农村公路融冰融雪自动化处理的空白。”在仪汶公路棋石岭“S”型路段,杜宪华指着路边安装的数字融冰融雪设备说。
肥城市用好农村公路路长制智能化管理平台,涵盖了全市718名“路长”信息、2751公里农村公路道路属性和路面技术状况数据。管理部门通过手机移动端路线巡查和电脑端数据统计,实现对各级路长道路巡查、道路维护、事件管理、应急处理等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管。
农村公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群众幸福生活的“大民生”。肥城市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全市一盘棋,科学编制高速公路、一级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等互联互通规划,坚持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青山如黛,大道如虹。在如今的肥城大地,高速路网加速织密、农村公路通村入户、客货车辆驰骋千里……一张张流动的画卷,描绘着肥城人民随着道路延伸而日益美好的生活。(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孙梦涵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