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种力即将被发现?停滞100年的物理学,难道要有新突破了?
时间:2023-08-27 01:09:54
2023年8月10日,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实验室宣布了在物理学界 备受期待 的一项成果:物理学家对 μ子 的一种 反常磁矩 的特性有了 全新的测量结果 , 比之前的测量结果精度提高了一倍。
一朵遮在现代物理学头顶的巨大乌云因此测量结果,又被稍微拨开了一些。如果这个结果继续不断往下精确的话,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发现第五种力!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其实,这 不仅是物理学的巨大突破,更将为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对于与高深莫测的物理学距离甚远的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要理解这个成果是非常困难的。什么是μ子?它的反常磁矩又是啥?为什么说对μ子反常磁矩的测量可以突破现代物理学?如果一切顺利,预测成真,我们的生活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这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往下看,给你一个最 通俗易懂 的解答!
神秘的μ子与它的反常磁矩——第五种力的发现
要知道μ子是什么,你得先了解 “基本粒子” 的概念。随着对物理学的研究越发深刻,人们逐渐发现构成世间万物的,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小物质,比如灰尘、沙子,而还存在 更小的构成因素 ,并且,每种不同物质的 构成因素及结构还各不相同。
于是,人们给这些构成物质的 最小或最基本的单位 取了个名字—— “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 比我们更熟悉的原子、分子还要小得多 ,哪怕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也无法观测到。根据参与的物理作用, 基本粒子被分为三大类:夸克、轻子和传播子。 科学家们一般要通过 粒子加速器 ,才能在粒子的碰撞中观测到它们的性质。
μ子就是基本粒子的一种 ,再细分,则是一种 轻子 。在中文语境中,人们也称它为渺子或缪子。其他常见的基本粒子,还有如Z玻色子、W玻色子、电中微子、电子等等。
说起电子,我们就又有了一点熟悉的感觉。 电子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 ,而你如果对物理学稍加了解,你就会知道这么一句话——“一切原子都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若干电子组成。”简单地说,就是 原子核和电子组成了原子 。用模型表示,就是这样:
用电子与μ子对比,你能更容易理解μ子的存在: μ子和电子很相似 ,它们携带 相同的电荷 ,内部都有 自旋。 但 μ子的质量比电子大200多倍 ,所以μ子也时常被看作是一种 重电子 。
打个比方,μ子和电子就像 两个不断旋转的小球 ,但μ子比电子重得多。同时,μ子的 自旋让其内部形成了磁力 ,因此μ子有着 磁矩 。磁矩是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载流线圈或微观粒子的磁性。 通俗地说,μ子的磁矩就是μ子内部磁力的具象化、数字化。
既然是 由于自转产生的磁力 ,那么 μ子的磁性就会与其旋转的性质有关 ,用术语说,这个旋转的性质叫做“ 角动量量子数 ”,简单地理解,就是 μ子以何种方式、怎样的速度进行旋转的具象化、数字化。
为啥物理学要把什么现象都搞个公式、搞个数字或者代号出来呢?很简单,这是为了 方便进行计算 ,以进行某种 猜想 ,再 验证 各种猜想。毕竟,“ 数学物理不分家 ”。
于是,在对μ子的 自旋磁矩 和 自旋角动量 的长期观测中,科学家发现,它们的比值( 旋磁比 )存在一定的规律,是一个 无量纲的常数 ,也就是说,列不出来公式,但可以用 字母g 来表示这个比值,且这个比值应该是一个 规定的数字 。
1935年,科学家们测量出,μ子的旋磁比 g为2 。但在1948年,这个结论很快被推翻,科学家们又得出了全新的μ子旋磁比 g——2.00238 。虽然只与上一次的结果存在非常细微的差距,但也带来了 量子力学的巨大进步 。
2006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再次测量了μ子的g,得出了 理论上的g值:2.00233183608±0.00000000108 。然而,在具体测量后,科学家们却发现,理论与实际存在误差, 实际上的g值应该为2.00233184160±0.00000000063 。虽然是极其小的差距,但科学家们也 不敢马虎 ,毕竟,上一次这么小的差距,可是带来了量子力学的巨大发展啊!
于是,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在背后引起μ子g值的微妙误差的,极有可能是一种 人类从未发现的、全新的力 。
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μ子的g值 为何会存在理论和实际的误差 ?无非有这么几种可能性:第一,人类现有的 仪器水平已经不够了 ,精确度已经无法满足实验需要;第二, 理论预测存在误差 ,科学家可能需要更新理论;第三,如果人类的测量仪器和理论都已经达到极致,还存在误差,那么就只能是一种 全新的粒子或是作用力 在影响实验结果了。
2021年,不断对μ子g值进行测量的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 在不懈努力后,公布了最近的数据:g值的 理论预测值为2.00233183620(±……86) , 实际测量值为2.00233184122(±……82) 。
而在2023年8月10日,也就是前不久,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公布了更新的数据,称比起2021年的数据来说,μ子 g值的精确度又提高了一倍 。这意味着,新一种力,或是新一种粒子,或许正在渐渐朝我们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第五种力为啥是第五种——前四种力是啥
第五种力的发现已经正在路上了,可你知道前四种力是啥吗?其实它们离我们并不远。自从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了头,物理学界就陆续发现了几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基本作用力,它们分别是—— 电磁力 、 万有引力 、 强力 和 弱力 ,也就是第五种力的前四种力。
电磁力和万有引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力。我们为什么可以走在路上而不飘起来?地球为什么绕着太阳转,月亮又为什么绕着地球转?都是因为 万有引力 的存在。而小至生活常识现象,大至火箭、卫星的发射升空甚至宇宙探索,都离不开 包含万有引力在内的计算 。
电磁力也很常见,我们 进小区单元楼、学校门禁 等的电子扣、磁卡锁、制动器等就是电磁力学的最常见应用, 电动机、发电机、电磁波传输 等,也都离不开电磁力的发现。还有当今社会人类出行必不可少的 磁悬浮列车 ,同样是电磁力学发展后的结果。
强力和弱力对于我们来说相对陌生,因为它们比起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来说更 微观 ,在日常生活中 难以被直接观测到 。强力又叫 强相互作用力,是四种力中最强的一种 ,甚至可以克服电磁力产生的强大排斥力,将质子和中子紧紧粘在一起。
弱力又叫 弱相互作用力 ,不过它 并不是四种力中最弱的的一种 。它常作用在电子、夸克、中微子等微观粒子间,制约着它们的放射性现象。
虽然强力和弱力看似在我们的生活中没起什么作用,但在量子力学中可大有作为。只有不断对这些微观粒子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观测,我们才能 一次次突破物理学的极限,达到更高的文明高度 。
自四种力的发现以来,第五种力是否存在成了物理学上笼罩的一大朵黑云。科学家们从不曾停止寻找第五种力的脚步,而μ子g值的理论与实验误差显然带来了 一束曙光 。
第五种力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什么总是美国走在前头?
如果有朝一日第五种力在μ子的g值中得到证实,我们的生活会迎来怎样的变化?这显然是最贴近我们身边的问题。第五种力一旦被证实, 反物质 也许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起来。这意味着,无论是我们正在使用的 手机、电脑、私家车 还是 高铁、飞机 等,都将进入新的时代,数据传输会更快、运行速度也会更快,并且会更加轻薄、更加灵活,同时,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 又将拉开新的帷幕,现在的GPT、AI,都是小儿科。
往大了说, 超光速的宇宙飞行器 可能会被创造出来,届时人类建立 月球基地、火星基地 都成了小问题,到那时,人类将真正 飞出太阳系 ,用双手去探索、触摸宇宙,而非只凭借眼睛的视觉和大脑的想象、计算。
甚至,人类或许可以触摸到 时间的秘密 ,进入 更高的维度 ——届时,我们生活的变化,将是现在的人脑完全无法想象的。
可是,看完全文,你或许又会有一个疑惑: 为啥美国占据了这么多尖端科技的发展领域?为什么总是美国发现新东西? 我们不搞阴谋论,不讨论这是不是美国进行的舆论战,更不提是不是外星人帮助了美国,我们只从科学上说,那就是: 当今社会美国确实有着最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尽管现在的中国已经 奋起直追 ,并有了许多 自食其力 的科技成果,但要知道,新中国建立也才 不过80年不到 ,在这80年间, 中国从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逐渐成长为世界首部的大国,从发展速度上来说早已是一个奇迹。 所以,现今还在如量子力学等尖端领域缺乏设备和经验的我们,追不上美国是合理的,但当然,也只会是 暂时 的。
你期待第五种力的发现吗?你觉得μ子g值中的误差就是我们解开第五种力奥秘的钥匙吗?
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