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巧果”送游客,这群大学生浪漫过“七夕”
时间:2023-08-23 18:50:33
【资料图】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葛嘉欣 记者 顾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新“食”代美食文化寻味实践团的大学生们亲手制作巧果,并来到瘦西湖风景区,邀请游客们品尝巧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录入的节日之一,有拜月祈福、拜织女、乞巧等习俗。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饮食风俗,七夕也不例外。据扬州民俗专家曹永森介绍,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在扬州称为吃“巧人果”。《真州竹枝词》中有记载:“茶食店制巧果人酥,以应时。”曹永森告诉记者,这种“巧果人酥”本是拜星时供桌上的供品,祭拜后,姑娘们就把“乞”到了“巧”的“巧果人酥”分食,暗示着“巧”完全被自己拥有了。
近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新“食”代美食文化寻味实践团的大学生们准备原料,制作巧果。他们在面粉中加入牛奶、鸡蛋、糖、油,揉搓成型后揪出面剂,塞入桃木制的精美模具中,在桌子上用力一磕,一个个印有金鱼、长命锁图形的巧果便初步成型。将它们整齐地放入刷了油的烤盘中,送进烤箱,在烤箱的烤制下,巧果逐渐变得饱满、成熟,散发出阵阵香味。拿出来晾凉后,进行包装,一个个巧果便完成了。
大学生们又来到瘦西湖风景区,邀请过路的游客们品尝了巧果,向他们介绍了巧果的由来、七夕的习俗和其背后的文化。品尝巧果后,游客们纷纷点赞。活动负责人杨玉婷告诉记者:“我们这次制作巧果,不仅宣传了七夕节以及其习俗,也呼吁大家更加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通讯员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相关稿件
大湾区早报|深圳放宽人才房申购条件;深汕首只20亿级基金正式成立
“双争”进行时 | 社区民警黄亮:心系群众,共创平安和谐社区
【走进区域看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系列图解③:七个关键词看发展未来
水利部答人民网记者问:推进海河流域系统治理 提升流域防洪能力
通威股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逾22% 再抛两项百亿元级投资巩固一体化布局
光云科技(688365)8月22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96.06万元
靠收割消费降级的外国人,名创优品2023财年Q4多项业绩创新高 | 财报见闻
第五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将于9月10日在南京举行——共聚创新之城 共话知识产权
武汉女婿赵荀深夜发微博感谢东湖公安,当事警察:都是日常工作,已经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