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个生僻字入国标库,是便民更是传承文化 环球快报
时间:2023-06-27 00:43:1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收入1.7万余个生僻字的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8月将正式实施。这一版共收录汉字88115个,近年来公众反映较多的典型人名地名和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生僻字统统转正。也就是说从8月1日开始,这些字可以流畅地在电脑、APP上录入,再也不用以问号或拼音代替了。
如果说文献、科技领域用到的生僻字还只是更多牵扯出版印刷等领域,人名中的生僻字给普通人带来的麻烦就太多了。买飞机火车票、上银行取钱、到医院看病以及升学考试等各种场景下,名字里带生僻字的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跑更多的路找各个部门去沟通协调自己无法实名认证的问题。至于地名,则干脆改成读音或者写法相似的字。久而久之,甚至当地人都不知道过去的老地名叫什么了。
名字,看似简单其实寓意深刻。父母在给孩子起名这件事上总是郑重其事,翻遍《新华字典》找个卓尔不群、涵义隽永的好字眼,这也就是近年来小朋友名字中生僻字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一些很少见的生僻字姓,比如“xi”(上半部分是“亩”,下半部分是“心”),这个姓陇南之外就很少见;比如至今仍旧无法打出来的“nia”(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鸟”,下半部分是“甲”)。前者被改写作“惠”,后者干脆写成了“鸭”。电脑录入时方便了,但平白被改了姓,相信任何人心里都不舒服。
类似地,一些写法比较少见的地名也被轻易就改掉了。但每个姓氏、每个地名都其来有自,都是血脉所系,都有一整个族谱的传承,都有一方水土的故事,延绵了这么多年,却被电脑录入绊住了脚,就此消散在历史长河中。这,不公平。
汉语源远流长,汉字博大精深。今日之生僻字,可能在过去的岁月里就是常用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承载着文明的片段。新技术的发展是要为往圣继绝学,而非绝往圣之学。不能因为我们图方便或者没文化,而亵渎了文化,这会闹笑话的。当然,人们也能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具体来说,字库收集整理生僻字是一个长期工作,以前一直在做,以后也不能停。唯一的目的就是将经专业审核后通过的生僻字都赋码并录入国标字库,最终实现在电脑、手机等设备及信息系统中无障碍地输入与显示。这不仅是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是对每一个汉字的尊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来源:北京晚报、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编:黄璐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相关稿件
Win10“钉子户”换用Win11后 坦言打开了新世界:告别偏见|天天热文
天天通讯!《晏会厅》30期|长安福特何晓庆:技术只是解决方案,给用户创造价值才是核心
森峰科技与施工合作方对簿公堂隐而未宣 涉嫌选择性更新同行数据 全球短讯
ET5 Touring引人瞩目 可蔚来还是更需要一款“Model Y”
环球微速讯:金海高科:约2588.39万股限售股7月3日解禁
唏嘘!苏州豪门大佬去世,享年72岁,刚被儿子夺走公章 世界短讯
全球快看点丨[浦东]大团高级中学:蓝海逐梦 走向未来——学校推进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每日热议!2023年6月北京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怎么报名?
与IEA唱反调!欧佩克秘书长:全球石油需求到2045年将增至1.1亿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