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百度找病”的老板,真令人窒息
时间:2023-08-17 18:06:08
前阵子我去上市公司开会和学习,有个企业家和我说,他特别难受。
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就很成功,属于当地省份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后来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帝国坍塌,妻子家人毫无怨言又陪他重头开始,再一次打下了偌大的家业。
他从此就对数据有了一份执念,恨不得每天睁眼就能知道公司的各个数据。所以他企业里有每周开例会的习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后他的高管们焦虑了。因为每次开会报数据,一个礼拜报一次,完了有时候就继续针对某个数据开始讨论,有辩论有共创有举手表决,搞得大家听到例会就头疼。
于是上个月在大家的百般请求下,例会改成了每个月一次。
这下这个企业家又焦虑了。
我听完问他: “你体检么?你体检完了会百度么?”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在上海徐家汇的一家医疗机构做全身体检。那个时候我年富力强,事业又算小有起色,绝对意气风发的代表。可当我看到体检报告上高高低低的箭头时,也忍不住慌了一下,各种上网查,这个是不是有问题、那个怎么会这么高……
我特别焦虑,脑子里想的就是找个医生好好咨询一下,帮我解读一下报告,告诉我到底哪里不大对劲,要怎么注意。
后来随着体检次数增多,以及身体上没有太大不适,我在这方面也略微进步了,至少不会对着血检报告那么紧张了。
我转而去看诊断报告,上面要是写着“随访”,那就是有待观察,要是其他的,再去看相应的科室。
看完以后医生也会针对性地开些药回来,我总是吃两天发现没啥症状也没太大变化,就歇了心思。
我说,企业管理中的例会、数据汇报会,就像是人的体检报告。
我刚开公司的时候也是一样,人家说一个问题,我就会很重视,不管这个问题是否致命,我都会很焦虑,甚至不停诘问员工。
其实这是企业家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把体检报告的分析解读和专家会诊混为一谈。
我去高端医疗中心做好体检,报告拿给专门的解读医生,他只负责把报告给我解读翻译一遍,他是没有处方权的。
如果有很严重的问题他也会直言不讳,建议我去上海的哪个医院什么科室、甚至具体到哪个专家是最有名的。
这就是例会、或者说数据报告会的范畴——我知道、我理解。
如果对这个人的解读不满意、或者说,有不理解的地方,人们通常会去再找一个人帮忙解读,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其他的医生,但同样的,都是负责解读,不负责处置。
所以, 例会和汇报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定期掌握一个大致的情况。
如果高管的汇报中有个别指标我们觉得特别严重、隐患巨大,就需要请专家来会诊,或者我们去看专科。也就是说,在例会之后是可以另行约定时间召开专项的决策会,而且一次只能讨论一个议题。
反之,如果你觉得指标不严重,也没有人告诉你这个指标需要关注,你的企业也没有什么症状,那么汇报会就应该高效解决。
换言之,不开会或者少开会,即使开会也要简短。
我跟这个企业家说,汇报会实际上是解决你的焦虑,你们公司一周一次的例会,其实是为了满足你的心理诉求。
你其实完全可以让人收集他们的工作日志,看一下就可以了。之所以还是顶着他们的不满一定要面对面开会,是因为你想得到的无非两点:
1、老板想要知道的信息,随时都可以准确获得;
2、确认下面的所有人,对于老板想知道的信息都是关注的,甚至走在老板的前面。
这有错吗?没有。
但是你的焦虑是很容易能被下面的人感知的。当你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状态的时候,员工们是很惶恐的。他们不知道老板为什么焦虑,更不知道怎样能让老板不焦虑。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也不难。首先就是要控制自己“尽在掌握”的欲望:
1、无伤大雅的数据,拉长汇报的周期,减少频次,拒绝焦虑;
2、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比较重要的数据,设置好警戒线 ,比如某个数据增加到多少数值的时候再进行细致的分析,也就是“门诊会诊”;
3、重要且紧急的关键数据,马上进行“ICU会诊”。 比如企业遇到重大的公关事件的时候,必然要全民皆兵、招之即战,有应急预案的妥善处理,没有的话则要关键管理者马上开会拿出妥善的决策。
一个汇报会,其实是两个步骤,一个是对数据的掌握,一个是对数据的解读。而对数据的调整,则是决策会的事情。两个会议不同功能,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不顾时间和效率的要求,一上午甚至一整天就耗在会议上。
其次,是要控制自己“有错必纠”的欲望。
有的老板三天两头要开会分析数据,高高低低的都要问出个是非对错来,而且一定要盯着员工拿出方案来赶快解决。搞得员工踏进会议室就窒息,上会仿佛上刑。
这就像每周定期非要验血体检,万一哪天发现有点咳嗽感染,不去看专科门诊就自己上网,越看越觉得自己肺炎甚至得癌了,家人劝慰还要跟人急赤白脸,对着百度挑战临床医生。
反正我这个指标不对,我肯定有病,你得给我说清楚,你得给我治好了。
这不是管理,这是没病找病。
老板不能只向里看, 不能把个人焦虑放大为团队的灾难 。
让你企业里的各个系统、细胞去各司其职吧。真到了病情严重需要会诊的时候,咱们可以邀请外部智囊,可以招募有想法的员工,也可以以部门为单位,从上到下一揽子,只要是对数据改善有价值的人,都可以邀请参会发表意见。
想知道数据可以有很多方法,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咱们还是不要劳师动众,让自己变成“百度找病”的人。
天天抽血,你不嫌烦,大夫找扎针的地方也够麻烦了。
相关稿件
云南省临沧市2023-08-17 07:35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
8月16日基金净值:华商甄选回报混合A最新净值1.3279,跌1.01%
8月16日基金净值:大成新锐产业混合A最新净值5.204,跌1.21%
号称投资数十亿元却突然申请注销:“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到底是谁的?
4-2击败日本选手夺冠,世乒赛亚军轰10-12、14-12、11-9、9-11、11-6、11-7
工信部:批准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标准 7项不锈钢标准将于2024年2月起实施
奥特曼:谁能让诺亚拿出全部实力?扎基只有20%,而他能逼出80%
《七时吉祥》剧方回应涉嫌抄袭:已加紧审核,并技术处理相关画面
2023年电池储能系统股票概念有那些?电池储能系统龙头股一览(8月17日)
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工作指南指导工业产品销售单位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