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端午文化在筑梦征途薪火相传-全球播报
时间:2023-06-23 14:07:23
(相关资料图)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仲夏时节,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等,它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一样,都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点雄黄、吟诗词……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创造出许许多多动人有趣的习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始于民间、缘于节气、成于认同。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说法很多,纪念屈原则一直是最为广泛的认同。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以及他留下的很多优美诗篇,激励和启迪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求索精神。品读端午故事,涵养家国情怀,激扬筑梦力量,我们信心满怀、斗志昂扬向未来。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伟大梦想的民族,是矢志不移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的民族,是勇于并善于通过不懈奋斗把伟大梦想变成美好现实的民族。两千多年前,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充满哲思的“天问”;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浩瀚宇宙刻下“中国印迹”,阔步迈进中国空间站时代。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光辉事业,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锐意进取、团结拼搏,终于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伟大梦想、砥砺筑梦征程,中国高度不断刷新,中国精神高度彰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屈原的诗词,字里行间饱含对故土和人民的热爱,表明了为国家和人民孜孜以求的可贵志向。假如屈原能够穿越到今天,他一定会感到无比惊讶甚至不可思议,不仅“问天”美梦成真,而且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愿景也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摸索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人民通过接力奋斗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地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桥”气贯长虹,“中国路”绵延千里,“中国港”向海而立,“中国高铁”飞速疾驰……端午时节思屈原,我们初心弥坚、砥砺奋进,只要求索不息,就一定会走得更远。
一个传统节日,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是民俗节日,也是文化节日,更是个“励志节”,祭祀祈福、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等,共同构成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成为传承、弘扬、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载体,张扬着中国人民一如既往向善向上精神风貌和奋发进取、笃行不怠的昂扬姿态。我们要善于从端午文化汲取养分、增进共识,不懈求索、接续奋斗,在奔赴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用奋斗缔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谱写更加绚烂多彩的壮丽诗篇。(范子军)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