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亮眼就业数据是对学医“毒舌”的有力回击
时间:2023-09-01 11:08:53
(资料图)
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揭秘学医为啥这么热。这项持续五年的调查显示,医学生就业和就读专业的相关度在95%以上,已超74%的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017届医学生毕业五年后换职业的比例为18%,该比例连续多年位于各学科门类最低。这体现了医疗行业专业化程度高,医疗职业岗位专业性强,从业者职业发展稳定。(8月30日《南方都市报》)
针对学医,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方面,这几年学医热持续升温,医学院校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学霸首选学医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劝人不学医,在一些自媒体上,这类“毒舌”声音更为响亮,其主要依据是,医学生就业前景不好,非医学博士很难到三甲医院工作,且毕业即失业等现象也很普遍。受此影响,一些原本打算学医的考生改变了想法。
然而这份研究报告从一方面证明,仅靠感觉得出的“医学生就业前景不佳”的结论,还是有些不靠谱的。比如,2022届医学门类本科生毕业后超过九成(94%)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比2020届(92%)增加了两个百分点,这与其他一些专业毕业生极高的改行率形成鲜明对照。这些数据不仅说明医学生比较好就业,而且“学医只有获得高学位才有出路”等观点也不攻自破。
更要看到,医学本科生的待遇和就业满意度等指标,也超过或至少不低于其他专业本科生平均水平。尤其是毕业五年后,医学生的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部分医学专业甚至收入翻倍,这也说明医学生不仅毕业还算好就业,而且未来的职业前景也不错。
当然,学医的学制较长、大医院入职门槛较高、部分医学本科生需要到基层工作等,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多位博士生争抢社区编制、基层无编制岗位也成为毕业生的“香饽饽”等现象较为普遍的背景下,部分医学本科生下基层不仅毫无悲情可言,反而应该当作学医的一个就业优势来看待。
当前的医疗反腐,对于医学生的心理难免会产生一些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医生的灰色收入或将不复存在,学医热也许会有所降温。但恰恰相反,医疗反腐不会成为包括医院薪酬制度在内的重大医改的“绊脚石”,严惩极少数医疗腐败分子,才能为关爱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创造条件。医疗反腐取得预期的成效之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医疗反腐不仅不会影响学医的积极性,而且还是医学生职业前景的“加分项”。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体现的是遵医重卫的传统。让医学生有亮眼的就业数据,则是遵医重卫在当今时代的体现形式之一。类似研究报告用事实证明,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医生永远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学医广受追捧将成为长期不变的趋势。
相关稿件
盛剑环境(603324):8月31日北向资金减持4.99万股
华懋科技(603306):8月31日北向资金减持25.11万股
毛伊岛大火后美地产商欲低价“掠夺”灾民土地 电力公司试图推卸责任
银行存款或将迎来4方面“调整”,已经存了的人该咋办?答案来了
下半年财富管理迎发展契机、息差仍有下行压力 邮储银行业绩会透露这些信息
洛阳铜加工开启新的“加速跑” 上半年重要产品实现销量同比增幅达64.6%
感受亚运风,品味宋韵情!杭州高校师生为土耳其青年在“浙”设计课程
巨人网络首次推出中期分红 《月圆之夜》PVP模式今日正式上线
同道猎聘(06100)8月31日耗资约157.16万港元回购20.86万股
均胜电子(600699):8月31日北向资金减持114.06万股